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Jason Chan

青囊經

Updated: May 13, 2023

作品名稱青囊經

作者黃石公

創作年代秦朝

文學體裁經文


《青囊經》為秦末漢初“黃石公”傳,是中國歷史第一本有文字記載的風水經書。在中國古代哲學體系下,《青囊經》確立了“風水學”的具體哲學思想和理論體系。

《青囊經》雖然寥寥400餘字,博大精深、簡潔明快、直言學理,而不故弄玄虛,卻將巒頭理氣風水之大成之法透露了出來,為風水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石。


內容簡介編輯

《青囊經》有上中下卷,上卷敍述了陰陽二氣融合與河圖五氣、洛書方位而化成體天地的定位學理,謂之“化始”;中卷講天地間形氣依附與方位配合而成一體的動力,謂之“化機”;下卷説明了天地間氣與形、方位及各種法則配合後的影響結果,謂之“化成”。

黃石公以後的風水師們則在此理論體系下進行技術上解釋和附會,並逐步使風水術駁雜、晦澀和神秘。

郭璞(晉)得之,撰寫《葬書》而多處引用原文。楊筠松(唐)得之,而有《奧語》、《天玉》之著,僅是學習《青囊經》體會而已。曾文迪(唐)《青囊序》亦只闡發其文。蔣大鴻(明末)注《青囊經》,註文雖長,尤難盡其底藴。



作品鑑賞編輯


上卷


經曰:

天尊地卑,陽奇陰耦,一六共宗,二七同道,三八為朋,四九為友,五十同途,闔闢奇耦,五兆生成,流行終始,八體洪布,子母分施。

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,雷風相薄,水火不相射,中五立極,臨制四方,背一面九,三七居旁,二八四六,縱橫紀綱,陽以相陰,陰以含陽,陽生於陰,柔生於剛,陰德洪濟,陽德順昌,是故,陽本陰,陰育陽,天依形,地附氣,此之謂化始。

白話翻譯:

天陽地陰,陽尊陰卑,陽數為奇數,陰數為偶數,(16、27、38、49、5.10 為河圖理論),陰陽變化五行生成,千古不變的運轉。

八體洪布,子母分施:八卦形成。

先天八卦,與洛書,先天八卦陰陽相對,又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。


中卷

經曰:

天有五星,地有五行。天分星宿,地列山川。氣行於地,形麗於天。

因形察氣,以立人紀。紫微天極,太乙之御,君臨四正,南面而治。

天市東宮,少微西掖。太微南垣,旁照四極。四七為經,五德為緯,

運乾坤輿,垂光乾紀。七政樞機,流通終始。地德上載,天光下臨。

陰用陽朝,陽用陰應。陰陽相見,福祿永貞。陰陽相乘,禍咎踵門。

天之所臨,地之所感。形止氣蓄,萬物化生。氣感而應,鬼福及人。

是故天有象,地有形,上下相須,而成一體,此之謂化機。

白話翻譯:

天有金木水火土五星,地有金木水火土五行。天空分佈二十八宿,大地排列山峯河流。

氣場通行大地,形體依附天空。從形體觀察氣場,由此確立風水影響人們吉凶禍福的判斷準則。

觀北斗七星指向的北極星找到28星宿。

乾南坤北定位,與金木水火土日月關係最密切,地氣上載,是因為天光照射所致。

陰用陽來朝向。陽用陰來感應,陰陽相見是好的,陰陽相乘是不好的,

形止氣聚萬物生髮。氣感而應,死人造福活人。

天有四象,地有四勢,上下需成一體形象感應。


下卷

經曰:

無極而太極也,理寓於氣,氣囿於形,日月星宿,剛氣上騰,山川草木,柔氣下凝,資陽以昌,

用陰以成,陽德有象,陰德有位,地有四勢,氣從八方,外氣行形,內氣止生,乘風則散,界水則止,

是故,順五兆,用八卦,排六甲,布八門,推五運,定六氣,明地德,立人道,因變化,原終始,

此之謂化成。

白話翻譯:

藏風聚氣,聚氣依靠形來完成的,太陽月亮28星宿。陽氣上升來源於山川草木,陰氣下降,滋潤山川草木,陰陽交感。陽要有好的形象,陰要有其位置。地有四勢前後左右,氣從八方而來以前方收氣,外氣行與形勢,內氣,止,聚,風吹氣散,遇水則止,水可以界氣。

用五行八卦,排60花甲子,布八門,奇門遁甲,推金木水火土五運,定六氣,明地理,立人道。因為變化所以不能長久。



解釋編輯


簡述

(出自易學家霍斐然先生)


中華傳統文化中,風水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頁。古之先賢,已勞心竭力,遺留下不少豐富多彩的經典文章。由於文詞隱秘,用意精審,很難悟其要妙,確又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思維的空間,令人趣讀不已,興味無窮。

風水之書,汗牛充棟,黃石公《青囊經》上中下三卷,全文僅四百一十字,真是博大精深、簡潔明快、直言學理,而不故弄玄虛。郭璞得之,撰寫《葬書》而常引用其文;楊筠松得之,而有《奧語》、《天玉》之著;曾文迪《青囊序》亦是闡發其文;蔣大鴻撰《地理辨正》,將《青囊經》列為“首經”,註文雖長,尤難盡其底藴。但不知《四庫全書》何故未搜載此文。機會難得,特將一點體會寫出,用以就教於高明。



河洛數法

《青囊經》開章明義,即曰“天尊地卑、陽奇陰偶”。可見著者是以天為陽,為奇數,為尊位;地為陰,為偶數,為卑位。天地屬自然界,尊卑屬社會倫理,奇偶屬數據性質。前人早已用數代事,是數代學,而非代數學,用數字反映天地間之奧秘,故稱“天地數”。

《周易·繫辭》曰:“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天數五,地數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數二十有五,地數三十,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,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”。此十進制自然數列,極簡明易知,何故著者視天地數有“成變化,行鬼神”的作用。真是超越一切,主宰一切了。絕不是一般應用數學概念,而富有神秘色彩。它不同於科學,而是另有學説體系,另有應用途徑,不宜混為一談了。

同時著者提出“天尊地卑、陽奇陰偶”之後,接着進一步將“天地之數”從應用系統落實,設置成“河圖”之數曰:

“一六共宗,二七同道,三八為朋,四九為友,五十同途,闔闢奇偶,五兆生成,流行終始”。

這裏雖未提 “河圖”之名,正符合傳承的“河圖”數列,約定俗成,名之曰“河圖”,便於稱述。

即是將十個自然數列,排成兩行,何等簡明扼要,自然組成“一六、二七、三八、四九、五十”。一奇一偶,一陰一陽,一天一地,五個不同的數列。並分別作出:“共宗、同道、為朋、為友、同途”等五種含義。而有“闔闢奇偶,五兆生成,流行終始”的種種作用。“闔”者“合”也。即一與六合,二與七合,三與八合,四與九合,五與十合,組成“河圖”之式。即陰陽得配,雌雄相交,一生一成,構成五兆,而有水火木金土,春夏秋冬,日往月來,運行不已之象。《尚書·洪範》曰:“一五行,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潤下,火曰上炎,木曰曲直,金曰從革,土曰爰稼穡。潤下作鹹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從革作辛,稼穡作甘。”即是一六合水,二七合火,三八合木,四九合金,五十合土的“河圖”五行系列。但《洪範》所言,僅只有一二三四五等五個生數,未講六七八九十五個成數。將“河圖”展開,即是“洛書”。“河圖”、“洛書”確是風水術之正宗。實際將天地數闔之成為“河圖”,闢之即成為“洛書”。自成體系,妙用無窮。



理化之用

《青囊經》曰:“八體宏布,子母分施。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,雷風相薄,水火不相射”。

“八體”者,是指前文“一六、二七、三八、四九”也。“宏布”者,是指將此八數展開,並配之以文王八卦圖,一卦管三山,中爻為父母,天元也。初爻為地元,逆子也。上爻為人元,順子也。故曰“子母分施”。《青囊序》曰:“先天羅經十二支,後天再分干與維,八幹四維輔支位,子母公孫同此推”。皆是講羅經空間二十四山的分佈劃分情形。周天二十四分法,是源於天文二十四節氣,取其時間與空間的對應,便於時空應用的結合。早在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中就有明確的天干地支加四維的周天二十四節分置的記載。只不過四維尚未用上卦名,而是艮位作“報德之維”,巽位作“常羊之維”,坤位作“背陽之維”,乾位作“蹄通之維”。雖未作圖,已有明確的文字敍述。謂“日行一度,十五日一節,以生二十四時之變”。

《青囊經》在“八體宏布,子母分施”之後,加上《説卦》“天地定位”一段,可知是用八卦配上洛書為一體的。此段,邵子作先天八卦排列位置解。風水中確有用先天八卦配九宮和文王八卦配九宮的。卦雖然有先後天兩種排法,而九宮數列僅有此一種。可知是以數為核心的。“玄空六法”是用先天八卦進行抽爻換象,排成“玄空大卦”的。根據《青囊經》“背一面九、三七居旁、二八四六、縱橫紀綱”的數序考察。這裏是用的“文王後天八卦”的排列。《羅經》確是用文王卦位定位的。

“天地定位”一段文字,是應用“天地數”次序,也即是“納甲數”次序。“天地定位”即乾一坤二;“山澤通氣”即艮三兑四;“雷風相薄”即震七巽八;“水火不相射”即坎五離六。這裏從《帛書易》的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看,可以證明天地數應用之久遠。周公《八宅法》稱乾坤艮兑為西四卦,坎離震巽為東四卦。都是天地數次序,與《説卦》中記載相符。可知用天地數闔之成“河圖”。闢之成“洛書”。配合八卦,契合天文二十四節氣,定出“羅經”二十四山。成為風水天地人三盤學理的應用支柱。



示範綱要

《青囊經》曰:“中五立極,臨制四方,背一面九,三七居旁,二八四六,縱橫紀綱”。

“中五立級,臨制四方”者,正是入用的試範舉例。這裏明白是一個“洛書”的局法。查其文字數序當是“翻卦法”,翻卦是以卦為重點,而不翻入中宮,故將“中五立極,臨制四方”作定點應用。翻卦法是黃石公所創,《青囊經》是黃石公所作,頗為吻合。這裏的《洛書》他未作“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為肩,六八為足,五居中央”的立體次序撰述,而是作“背一面九,三七居旁”的平面論述。也未提洛書之名。由此可知,這是用文王八卦配九宮的翻卦試例。《青囊海角經》邱延翰等是用此法。

“背一面九”正是陽宅翻卦從向上起之例。此例坐坎向離,從離上爻動成震三,震中爻動成兑七,兑下爻動成坎一,坎中爻動成坤二,坤上爻動成艮八,艮動中爻為巽四,巽動下爻為乾六,乾動中爻為離九。

“二八四六”是陰宅從坐山起之試例。以坤代表陰宅。《青囊海角經》“坤為地母,諸山所託,三吉六秀,試定於此”。故以坤為坐山,動上爻成艮八,艮動中爻為巽四,巽動下爻為乾六,乾動中爻為離九,離動上爻為震三,震動中爻為兑七,兑動下爻為坎一,坎動中爻為坤二。依貪、巨、錄、文、廉、武、破、輔弼依次排入即成。故曰“縱橫紀綱”。縱橫即陰陽,紀為紀律,綱為綱要。此即陰陽宅綜合示範綱要。



天形地氣

《青囊經》曰:“陽以相陰,陰以含陽,陽生於陰,柔生於剛,陰德洪濟,陽德順昌。是故陽本陰,陰育陽,天依形,地附氣,此之謂化始。”

此段經文,特別抽象,不好理解,難得原意。只好借《羅經》結構來臆測。“陽以相陰”者,“相”為輔助,如宰相。羅經四正正中排子午卯酉,地支屬陰。四正子午卯酉兩邊,各排兩個天干相輔佐,天干屬陽,這就是“陽以相陰”。“陰以含陽”者,羅經四隅正中排乾坤艮巽。乾坤艮巽四卦屬陽,四隅兩邊各排兩個地支,地支屬陰,兩個地支挾一個卦,這就是“陰以含陽”也。“陽生於陰”者,陰極陽生也。如四隅洛書數皆是陰,二八四六,各得兩個地支,又是陰,唯中間乾坤艮巽四卦屬陽,是“陽生於陰”也。“柔生於剛”者,是陽極陰生也。如四正洛書數皆是陽,一三九七,又各配兩個天干,天干屬陽,唯四正中間各配一個地支屬陰,即子午卯酉。陽為剛,陰為柔,是“柔生於剛”也。“陰德洪濟”者,這個“德”字不好講解,有“道德”、“恩德”、“陰德”。“善欲人見,不是真善”。“陰德”則施恩惠而不求人知也。然後可至“陽德順昌”之果也。此外“陰德”原意疑指“陰宅得地”可以洪濟後人。“陽德”疑指“陽宅得地”可至順利昌盛。德者得也。

其結論為“是故陽本陰,陰育陽”的抽象概括,進一步明確落實為“天依形,地附氣”。是説天時依靠地形巒頭的配合,“地附氣”者,地勢巒頭要靠生氣的充溢,故曰“地附氣”。“此之謂化始”者,乃上卷之總旨。闡述“河洛”與“八卦”是風水學理的基礎,勘測地理變化之法器也。中卷曰化機,是論古天文三垣二十八宿天體運動之變化如機,故曰“化機”。下卷是言天文地理的結合,提出八卦甲子等各種運算方式,達到佈局推斷演化之完成,故謂之“化成”。



五行生成

《青囊經》曰:“天有五星,地有五行,天分星宿,地列山川”。

《史記天官書》“太史公曰:仰則觀象於天,俯則法類於地,天則有日月,地則有陰陽,天有五星,地有五行,天則有列宿,地則有州域。三光者,陰陽之精,氣本在地,而聖人統理之。”

觀點一致,皆言“天有五星,地有五行”。天有水星,或名辰星。金星,或名長庚。木星,或名歲星。火星,或名熒惑。土星,或名鎮星,都是行星。地有五行者,圓者為金,直者為木,曲者為水,尖者為火,方者為土。都是靜止的巒頭。“天分星宿,地列山川”者,天主動(視運動),地主靜。靜中有動,動中有靜。“天分星宿”者,天主動,天中有星宿,星指行星。宿指二十八宿恆星星座,一動一靜。“地列山川”者,地主靜,山為巒頭靜列大地,川為河流,晝夜不息,流動不已,一動一靜,天地相應如此。

“氣形於地,形麗於天,因形察氣,以立人紀”者。

生氣充溢於地中,星宿輝麗於天上,天地合一,而天寶地符,就中奧秘,風水家從巒頭察其氣之行止,可以造福於人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曰:“山氣多男,澤氣多女,水氣多喑,風氣多聾,林氣多癃,木氣多傴,岸氣多腫,石氣多力,險阻氣多癭,暑氣多夭,寒氣多壽,谷氣多痹,丘氣多尪,衍氣多仁,陵氣多貪。”又曰:“堅土人剛,弱土人肥,盧土人大,沙土人細,息土人美,耗土人醜。”此“因形察氣,以立人紀”是為人造福而作出這些觀察結論,讓人趨避也。



天星概略

《青囊經》曰:“紫微天極,大乙之御,君臨四正,南面而治。”

“紫微”、“太乙”,均是古天文中的內容。隋丹元子《步天歌》曰:“中元北極紫微宮”,即是“紫微天極”。《簡明天文辭典》“曰:‘紫微垣’亦稱紫宮垣,簡稱紫垣,又稱紫微宮,簡稱紫宮,星官名。我國古代三垣中的中垣,位於北斗七星東北,相當於現今小熊座、大熊座、天龍座、獵户座、牧夫座、武仙座、仙王座、仙后座、英仙座、鹿豹座等,共包含37個星座,另有附座2個,正星163顆星,增星181顆。按《步天歌》:主要由15顆星組成,分東西兩區,以北極為中樞,成屏藩的形狀,猶如兩弓相合,環抱成垣,紫微宮為皇宮的意思,各星給以適當的官名和其他名稱。東藩八星,由南起,叫左樞,上宰,少宰,上弼,少弼,上衞,少衞和少丞。西藩七星,由南起叫:右樞、少尉、上輔、少輔、上衞、少衞和上丞。在東藩和西藩之間,好像關閉的形狀,稱閶闔門,有北極五星和勾陳六星,大多屬於今小熊座,其中最為明顯的勾陳一(今北極星)和北極二(即帝星)。”

“紫微天極,太乙之御”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曰:“中宮天極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。”《史記·唐張守節正義》曰:“泰一,天帝之別名也。”可知“太乙”即“太一”或“天極”,實指“北極星”也。孔子曰:“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而眾星拱之。”即此。而非隋丹元子《步天歌》“天一太一當門路”之“太一”星名也。故接着寫出“君臨四正,南面而治”的御用主宰核心也。

“天市東宮,少微西掖,太微南垣,旁照四極,四七為經,五德為緯。”

“天市東宮”即天文中“天市垣”。《簡明天文辭典》曰:“天市垣,星官名。我國古代三垣的下垣,位於房宿和心宿東北,在紫微垣下的東南角,橫跨醜寅卯三宮,約佔東南天空57°的範圍。北自七公,南至南海,東至巴蜀,西至吳越。下臨房,心,尾,箕四宿,相當於現今的武仙座,巨蛇座和蛇夫座的一部份,共包含19個星官,正星87顆,增星137顆。按《步天歌》主要由22顆星組成,分東西兩區,以帝座為中樞,成屏藩的形狀,星名都用各地方諸侯命名。東藩十一星,由南起叫:宋、南海、燕、東海、徐、吳越、齊、中山、九河、趙和魏。西藩十一星,由南起叫:韓、楚、梁、巴、蜀、秦、周、鄭、晉、河間和河中。東藩與西藩之間,主要亮星為候。”

“少微西掖”者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曰:“廷藩西有隋(集解“隋音他果反”)(索隱,宋均雲“南北為隋”又他果反,隋為垂下。)五星,曰少微,士大夫。”《史記正義》曰:“少微四星,在太微西,南北列,第一星,處士也,第二星,議士也,第三星,博士也,第四星,大夫也,佔以明大黃潤,則賢士舉,不明反是。月,五星犯守,處士憂,宰相易也。”少微四星在太微垣西掖,是太微垣邊沿星座。屬“太微垣”。《步天歌》“少微四星西南隅”亦是在“太微垣”內。陳遵媯《中國天文學史》“太微垣圖”非常明晰。《青囊經》解者,誤稱“少微垣”,遂有“四垣二十八宿”。古天文中只有三垣之説,而《青囊經》作者將天市與少微相對,取其理化之相應,用其星名,非以立垣也。《説文》“掖,臂下也,與腋同。”是説少微居太微垣之西掖。

“太微南垣,旁照四極”者,《簡明 天文辭典》曰:“太微垣,星官名。我國古代三垣中的上垣,位於北斗七星的南方,在紫微垣下的東北角。橫跨辰已午三宮,約佔天空63°的範圍,北自常陳,南至明堂,東至上台,西至上將,下臨翼軫角亢四宿。相當於現今室女座,獅子座和后髮座的一部份,共包含20個星官,正星78顆,增星100顆。按《步天歌》,主要由10顆星組成,分東西兩區,以五帝座為中樞,成屏藩的形狀。太微為政府的意思,故星多以官名。東藩五星,由南起叫左執法,東上相、東次相、東次將和東上將。西藩五星,由南起叫右執法,西上將,西次將,西次相和西上相。有的把左執法和右執法稱為“南藩兩星”。在左執法和右執法之間稱為“端門”。現代的秋分點位於這裏。東藩和西藩之間主要亮星為“五帝座一”。月球和行星經過這裏。”

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曰:“太微者,天子之庭也。紫宮者,太一之居也。”由此可知《紫微垣》是君主居住之地,《太微垣》是政府發號施令,治理天下者,故曰“太微南垣,旁照四極”。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也。“四極”者,東南西北,四方無隅也。

“四七為經,五德為緯”,四者,東南西北四正方也。七者,七宿也。經者,南北為經也。每方七宿,四七二十八宿,佈滿周天三百六十度也。“五德”者,五行之德也。木為歲星,其德為仁,火為熒惑,其德為禮,土為鎮星,其德為信,金為太白,其德為義,水為辰星,其德為智。天上五大行星在二十八宿中,呈現順逆留伏,衝已凌犯,芒角動搖等狀態的運動。東西為緯,五星或東或西運行,故曰“五德為緯。”

《史記·天官書》曰:“故紫宮,房心,權衡、咸池,虛危,列宿部星,此天之五官坐位也,為經,不移徙,大小有差,闊狹有常。水火金木填星,此五星者,天之五佐,為緯,見伏有時,所過行贏縮有度。”可見“四七為經,五德為緯”之説,有據可證也。



七政樞機

《青囊經》曰:“運斡坤輿,垂光乾紀、七政樞機、流通終始。”

“斡”音卧,旋轉也。“坤輿”指大地,“乾紀”指天。是説天地相對運轉中,日月五星的光輝從天上下照到地下來。“七政樞機”者,《尚書·堯典》曰:“北斗七星,所謂旋璣玉衡,以齊七政……鬥為帝車,運於中央,臨制四鄉,分陰陽,建四時,均五行,移節度,定諸紀,皆繫於鬥。”《晉書天文志》曰:“北斗七星在太微北,七政之樞機,陰陽之元本也,故運乎天中,而臨制四方,以建四時而均五行也。”風水中,常見的九星運用,即是北斗七星加輔弼二星。又“四七為經”,即二十八宿。二十八宿為目,有七曜與七禽。風水中常用朱雀、玄武、青龍、白虎四象,和七曜五行撥砂。“七禽”稱為“七元禽星”,不知何所從來,研究者很少。在古天文中,常見二十八宿之名,不見七曜(二十八宿五行)和禽星之名。有之,在民間數術之中。

日月火水木金土,名為七曜。繫於二十八宿每個星宿下,再加上七禽之名,有《天星演禽》、《演禽通纂》專書,研究者不多。

東方七宿:角木蛟、亢金龍、氐土貉、房日兔、心月狐、尾火虎、箕水豹。

北方七宿:鬥木獬、牛金牛、女土蝠、虛日鼠、危月燕、室火豬、壁水貐。

西方七宿:奎木狼、婁金狗、胃土雉、昴日雞、畢月烏、觜火猴、參水猿。

南方七宿:井木犴、鬼金羊、柳土獐、星日馬、張月鹿、翼火蛇、軫水蚓。

有用二十八宿記時者,叫“七元禽星”,有年禽月禽日禽時禽。即用二十八宿配合六十干支,甲子七週,共四百二十數一個週期,故稱“七元禽星”。在風水中,除應用北斗七星加輔弼而外,二十八宿構成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,更是基礎知識之一。

郭璞《葬書》曰:“夫葬以左為青龍,右為白虎,前為朱雀,後為玄武。玄武垂頭,朱雀翔舞,青龍蜿蜒,白虎馴俯,形勢反此,法當破死。……”此以我為中心而定前後左右也。再有《羅盤》外層,二十四山環布二十八宿,作定位,以量峯巒吉凶。

《天玉經》曰:“寅申巳亥水來長,五行向中藏。辰戌醜未叩金龍,動得永不窮。”可見寅宮箕水豹,申宮參水猿,巳宮軫水蚓,亥宮壁水貐,四者皆屬水。辰宮亢金龍、戌宮婁金狗,醜宮牛金牛,未宮鬼金羊,四者皆屬金。寅申巳亥言水之來,為長生。故曰:“水來長。”辰戌醜未言水之去,故曰“動得永不窮”。此地支與星宿結合而言也。

“地德上載,天光下臨,陰用陽朝,陽用陰應,陰陽相見,福祿永貞,陰陽相乘,禍咎踵門。”

此節“地德上載,天光下臨”,是先言地,可知是以地為主而擇天光下臨之時。地支在風水中特別重要,《青囊序》曰:“先天羅經十二支,後 天再分干與維,八幹四維輔支位,子母公孫同此推。”很明確,是以十二地支為主,八幹四維只是用來輔佐地支而已。前人已創作了“地支掌”,應用很廣,特別大六壬,六壬金口訣等數術,地支掌發揮了極其精微的作用。風水擇日擇時,選定“地德上載,天光下臨”的時空陰陽相見之時,用十二地支掌作工具,真是“天地都來一掌中”了。

十二支分陰陽:從子至巳為陽,從午至亥為陰。子寅辰午申戌為陽,未巳卯醜亥酉為陰。

十干分陰陽:從甲至戊為陽,從己至癸為陰。甲丙戊庚壬為陽,乙丁己辛癸為陰。

河圖數分陰陽:一至五生數為陽,六至十成數為陰,一三五七九天數為陽,二四六八十地數為陰。

由是可知,有陰中之陽,有陽中之陰。有陽中之陽,有陰中之陰。陽中之陽孤陽也,陰中之陰寡陰也。

《易》曰:“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。”“合者”,陰陽得配而相交,一陰一陽之謂道。即天地盤之陰陽配合而相交,是“陰用陽朝,陽用陰應,陰陽相見,福祿永貞”也。若陰陽不配,陽見陽陰見陰者,為陰陽相乘,“禍咎踵門”,接踵禍至也。

“天之所臨,地之所盛,形止氣蓄,萬物化生,氣感而應,鬼福及人。”此言“天之所臨,地之所盛”,是從“地德上載,天光下臨”而得到“地之所盛”的效果,天地相交於此,形止氣蓄於此,既能生萬物,自能得其感應之氣,獲福猶如靈鬼所與,故曰:“鬼福及人”。

“是故天有象,地有形,上下相須,而成一體,此之謂化機。”這是總結前文,天文三垣二十八宿,有天象可以觀察,地有二十四山,山水形勢可以測識。妙在天地之能配合,一陰一陽而用之,必須掌握應用其中變化的機理,而用“化機”二字為核心而總結之。月將加用時,其為天地之化機乎?



太極之理

《青囊經》曰:“無極而太極也。理寓於氣,氣囿於形。日月星宿,剛氣上騰;山川草木,柔氣下凝。資陽以昌,用陰以成;陽德有象,陰德有位。”

“無極而太極也。”一句,似出自宋周濂溪《太極圖説》。“無極”一辭不見於《周易》。《周易繫辭》曰:“是故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”。“太極”一辭在《繫辭》中也僅只一見。《老子》第二十八章曰:“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復歸於無極。”“無極”一辭是道家之言,本言其有無相對,黑白分明,有生於無的相對境界。“太極”一辭,是《易》家之理,是絕對境界。“絕對”則難於形容。甚至誤認“太極”為有,而誤作“無極而太極”。甚至更為明確地説成“無極生太極”。本屬兩家不同的辭意概念,鑿合在一起,造成不可鑑別的錯誤。不妨改作“易有太極也,理寓於氣,氣囿於形。”理與氣,氣與形,層層相依,三位一體。日月星宿而為陽剛之氣上騰。山川草木,而為陰柔之氣下凝。兩分三合,陽德有象在上,陰德有位在下,體用具而象位明,陰陽精義,寓於太極之理也。

“地有四勢,氣從八方,外氣行形,內氣止生,乘風則散,界水止。”

《葬書》曰:“地有四勢,氣從八方,寅申巳亥,四勢也。震離坎兑,乾坤艮巽,八方也。是故四勢之山,生八方之龍,四勢行龍,八方施生,一得其宅,吉慶榮貴。”此言“因形察氣”之要領,從兩儀之中尋覓“太極”之理也。



象數局法

“是故順五兆,用八卦。排六甲,布八門。推五運,定六氣。明地德,立人道。因變化,原始終。此之謂化成。”前六句是風水象數局法模式綱要項目,前人都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,沒有寫在書上。很難知其原意,自古以來解者多是隨文敷衍,也沒有具體寫明。

“是故順五兆,用八卦”者,當是“玄空大卦”模式。“五兆”者,上卷有“五兆生成,流行終始”之句,可知“五兆”由一生一成構成。即指一六共宗,二七同道,三八為朋,四九為友,五十同途。其排列順序是按一二三四五、六七八九十順行也。即是玄空大卦天卦地卦排列模式。蔣大鴻注《天玉經》中“經四位而起父母”是一句很重要的口訣。《天玉經》曰:“天卦江東掌上尋,知了值千金,地畫八卦誰能繪,山與水相對。”即是“順五兆,用八卦”的內容。《地理辨正揭隱》、《家存玄空大卦地理秘傳》有詳述。

“排六甲,布八門”者,是明顯地指的《遁甲式》用於風水者。六甲即甲子戊,甲戌己,甲申庚,甲午辛,甲辰壬,甲寅癸也。八門即休生傷杜,景死驚開八門。《羅經》中“透地奇門”用相當的篇幅,言之頗詳。它是以透地六十龍干支方位作定局的依據,當然是先選定山環水抱,巒頭合格後而作定局演測的。當今有用奇門作風水者,用現場時間為準而定局演測,可謂是“預測風水”。然則自古皆有“相風水”與“預測風水”相結合者。公元前成王遷都洛邑,《書經》就有“召公相宅”,“周公卜宅”,然後始定都洛陽之記載。可謂信息同步也,相宅與卜宅同用也。

“推五運,定六氣”者,“五運六氣”是來源很早的干支學説,在《黃帝內經》中有“天元紀大論”,“五運行大論”,“六微旨大論”等專題論述的古文,是醫家預測流行時病的系統理論。有一抱子先生《運氣論奧諺解》一書,三百餘頁,言之頗詳,皆屬醫家之用,尚未見到怎樣落實應用於“風水”者,可能早已失傳了。只有請教於風水古法專家了。

“明地德,立人道”者,是承上文象數模式推演測識之法,是為了明白地理功能,為人所用,以冀有益於人道種種需求。

“因變化,原始終,此之謂化成”者,即是根據象數局法模式之變化,以明白所得地理功能的衰旺全過程,這就是在地理千變萬化之中,最後取得了完成。故曰:“此之謂化成”。

自來風水門派特多,讀唐楊筠松《都天寶照》曰:“百二十家渺無訣”。可見其方法之多,早已充滿社會了。然,既已成家,焉得無訣?“渺”小也,謂其法之“渺小”而不足道,缺乏系統條理之大道理乎?不然焉可屈指計為一家乎?又説“筠松寶照真秘訣,父子雖親不肯説”。蔣大鴻《天玉經》注中有曰:“此謂玄空大卦秘密寶藏,非真傳正授,斷不能洞悉其妙者也。”姜汝皋《青囊奧語》注中亦曰:“必待真傳乃可推測而得。”都是強調師承,十分保守,以天機不可泄漏為託辭,著書立説,法不公開,這是一種境界。我們一讀黃石公《青囊經》、郭璞《葬書》確是直言學理,並未故弄玄虛,省去不必要的篇幅,這又是另一種境界。沈竹礽之偉大,在於無私奉獻,毫不保留,而今“沈氏玄空”普及天下,凡是學者皆可驗其法之是非。

中華傳統文化,應該走向世界,普及全球,打破國界和民族侷限。《地理五經》等應期待一位風水文化睿智之士,將它明白解出,全盤公開,不再隱秘,造福世人。窮人用之,可以致富,惡人用之可以變善,方是真正的法寶,有益於人類的學問。



https://baike.baidu.hk/item/%E9%9D%92%E5%9B%8A%E7%B6%93/801759


3 views

Comments


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bottom of page